沙眼可能由沙眼衣原体感染、不良卫生习惯、共用物品、免疫力低下、眼部刺激等因素引起。沙眼是一种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1、沙眼衣原体感染
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后衣原体在结膜上皮细胞内繁殖,导致结膜充血、滤泡增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金霉素眼膏、磺胺醋酰钠滴眼液、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同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2、不良卫生习惯
不注意手部清洁、用脏手揉眼等行为会增加感染风险。沙眼衣原体可通过接触传播,不良卫生习惯会加速病原体扩散。建议养成勤洗手、避免揉眼的习惯,感染者需单独使用毛巾等个人物品。
3、共用物品
共用毛巾、脸盆、枕头等个人物品可能导致沙眼传播。沙眼衣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共用物品间接接触是重要传播途径。患者应单独使用生活用品,定期煮沸消毒,避免家庭内传播。
4、免疫力低下
营养不良、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沙眼。免疫力下降会减弱对沙眼衣原体的清除能力,导致病情迁延。这类人群需加强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A,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5、眼部刺激
风沙、烟雾、强光等环境刺激可损伤结膜屏障,增加感染概率。长期暴露于刺激性环境会加重沙眼症状,导致角膜血管翳等并发症。户外活动建议佩戴防护眼镜,减少眼部刺激。
预防沙眼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不与他人共用眼部用品。出现眼红、眼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治疗。日常饮食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等,有助于维护眼部健康。儿童及集体生活人群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眼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