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垫活动矫治器怎么降咬合

发布于 2025/07/05 12:47

上颌垫活动矫治器降咬合可通过调整矫治器高度、分次磨改垫层、配合颌间牵引、定期复诊评估及结合正畸辅助装置实现。需由正畸医生根据个体咬合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调整矫治器高度

通过逐步降低矫治器后牙区树脂垫厚度实现咬合分离。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对垫层进行精确修整,每次调整量控制在0.5-1毫米以内,避免过度降低影响矫治稳定性。调整后需观察关节舒适度及咀嚼功能变化。

2、分次磨改垫层

采用间歇性磨除法分阶段降低咬合。首次磨除垫层三分之一厚度,2-4周后根据牙齿萌出情况再次调整。磨改时需保持垫层表面平整,防止应力集中导致矫治器断裂。过程中需配合咬合纸检查早接触点。

3、配合颌间牵引

联合使用Ⅱ类颌间牵引辅助下颌前移。常用橡皮圈规格为1/4英寸3.5盎司力值,每日佩戴14-16小时。牵引力方向需与咬合平面平行,避免垂直分力干扰咬合调整效果。需定期更换橡皮圈防止弹性衰减。

4、定期复诊评估

每4-6周进行临床咬合检查及模型分析。使用硅橡胶咬合记录材料评估后牙区垂直间隙变化,必要时拍摄曲面断层片观察牙根平行度。根据磨牙伸长程度调整后续治疗计划。

5、正畸辅助装置

对于深覆合严重病例,可配合使用平面导板或前牙区弹性咬合板。平面导板斜面角度通常设计为45度,引导下颌功能性前伸。弹性咬合板厚度约2毫米,能缓冲咬合力并促进后牙萌出。

佩戴上颌垫活动矫治器期间应避免咀嚼硬物,防止矫治器变形。每日用软毛刷清洁矫治器,定期使用假牙清洁片浸泡消毒。出现关节弹响或肌肉酸痛时需及时复诊。治疗中需配合咀嚼肌功能训练,每日进行开闭口运动及侧方运动各50次,帮助建立新的咬合关系。完成咬合调整后需佩戴保持器稳定疗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