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根据妊娠发展阶段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稽留流产和复发性流产六种类型。
1、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阴道流血或下腹疼痛,但宫颈口未开,妊娠物未排出。可能与黄体功能不足、胚胎染色体异常或母体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少量暗红色阴道出血、轻微下腹坠胀。需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必要时使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保胎,维生素E软胶囊辅助治疗。
2、难免流产
难免流产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增多、阵发性腹痛加剧,宫颈口扩张,妊娠组织可能部分脱出。常因胚胎发育异常或严重外伤导致,超声检查可见妊娠囊变形。此时需立即清宫处理,可选用米非司酮片联合米索前列醇片药物流产,或行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
3、不全流产
不全流产指部分妊娠物已排出宫腔,部分组织残留,引起持续阴道流血甚至大出血。患者可出现剧烈腹痛、组织物排出史,超声显示宫腔残留。需紧急行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术后可服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收缩,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
4、完全流产
完全流产时妊娠物已完全排出,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消失,超声检查宫腔无残留。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但需观察出血情况,可服用八珍益母丸调理,必要时复查血HCG确认妊娠终止。
5、稽留流产
稽留流产指胚胎死亡后滞留宫腔未自然排出,表现为妊娠反应消失、子宫不再增大,超声无胎心搏动。可能与母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或TORCH感染有关,需行药物引产或钳刮术,术前可先用戊酸雌二醇片软化宫颈。
6、复发性流产
复发性流产指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自然流产,需排查夫妻染色体异常、子宫畸形、内分泌疾病等因素。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改善血流、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或行宫颈环扎术等针对性干预。
流产后应注意休息1-2周,避免重体力劳动和盆浴,保持会阴清洁。饮食宜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适量增加红枣、猪肝等含铁食物。术后1个月内禁止性生活,下次妊娠前建议完善优生检查。若阴道出血超过10天或发热腹痛需及时复诊,定期复查超声评估子宫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