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温可通过温水擦拭、冰袋冷敷、调节室温3种方式实现。发热时物理降温能帮助缓解不适,但需注意操作规范。
1、温水擦拭
使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温水蒸发可带走体表热量,避免酒精擦拭刺激皮肤或导致寒战。每次擦拭持续10分钟,间隔30分钟可重复进行。擦拭后及时擦干皮肤,防止受凉。
2、冰袋冷敷
将冰块装入密封袋包裹毛巾,置于前额或腋下等部位冷敷。单次冷敷不超过20分钟,需定时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婴幼儿及血液循环障碍者慎用,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冰袋温度过低可能引发反射性体温升高。
3、调节室温
保持室内温度20-24℃,湿度50%-60%,通过空气流通促进散热。避免穿盖过厚衣物,选择透气棉质服装。可配合电扇加速空气流动,但避免直吹患者。环境温度过高会阻碍散热,过低易引起寒战产热。
物理降温期间需每小时监测体温,若持续超过38.5℃或出现寒战、意识模糊应及时就医。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发热期间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避免用力捂汗加重脱水,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果蔬。物理降温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感染性发热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