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肢体肿胀疼痛、皮肤颜色改变、胸闷气促、突发头痛及意识障碍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需根据血栓部位和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
1、肢体肿胀疼痛
下肢深静脉血栓典型表现为单侧小腿或大腿突发肿胀,伴持续性胀痛或压痛,活动后加重。可能与久坐不动、静脉曲张或创伤有关,急性期需绝对卧床,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
2、皮肤颜色改变
动脉血栓导致患肢皮肤苍白或发绀,皮温降低,静脉血栓则可能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常见于房颤患者或动脉硬化者,需通过血管超声确诊,治疗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严重时需行导管取栓术。
3、胸闷气促
肺栓塞时出现不明原因呼吸困难、胸痛伴咯血,与下肢血栓脱落有关。可通过CT肺动脉造影诊断,紧急情况下需使用注射用尿激酶溶栓,稳定后改用达比加群酯胶囊长期抗凝。
4、突发头痛
脑静脉窦血栓表现为剧烈头痛伴呕吐、视物模糊,可能与脱水或感染相关。头颅MRV检查可明确诊断,需及时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配合注射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
5、意识障碍
心源性血栓脱落引发脑梗时,可能出现突发偏瘫、失语或昏迷。常见于房颤未抗凝患者,需在时间窗内进行静脉溶栓,后期需长期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改善脑循环。
老年人群应定期检测血压、血脂和凝血功能,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水分,遵医嘱规范使用抗凝药物。出现单侧肢体无力、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溶栓黄金时间窗。日常可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