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可通过压迫止血、清创消毒、包扎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手外伤通常由切割伤、挤压伤、撕裂伤、穿刺伤、烧伤等原因引起。
1、压迫止血
手部受伤后出现出血时,应立即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迫伤口止血。压迫时需保持压力持续5-10分钟,避免频繁查看伤口。若出血量较大或压迫无效,可在伤口近心端使用止血带,但需注意每隔30分钟放松1-2分钟,避免组织缺血坏死。止血后仍需保持伤口情况观察。
2、清创消毒
止血后需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染物。浅表伤口可用碘伏或酒精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深度伤口需由医护人员处理。清创时注意避免用力擦拭,防止二次损伤。若伤口污染严重或存在异物嵌入,建议就医进行专业清创。
3、包扎固定
清洁后的伤口需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小伤口可使用创可贴,较大伤口需用纱布包扎。伴有骨折或肌腱损伤时,需用夹板固定伤指或全手,保持功能位。包扎不宜过紧,需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应及时就医。
4、药物治疗
开放性伤口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克洛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局部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5、手术治疗
严重手外伤如肌腱断裂、骨折移位、血管神经损伤等需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清创缝合术、骨折内固定术、肌腱吻合术等。术后需保持伤口干燥,定期换药,进行康复训练。功能恢复期可配合物理治疗,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手外伤处理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促进组织修复。恢复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进行手指屈伸等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发现红肿流脓等感染症状及时就医。注意观察手指感觉和运动功能,预防远期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