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后遗症主要有慢性疼痛、神经功能障碍、骨盆稳定性下降。骶骨骨折多由外伤或骨质疏松导致,可能影响行走、坐卧等日常活动,需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损伤程度。
1、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局部可能遗留持续性钝痛或酸胀感,久坐、久站或劳累时加重。这与骨折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瘢痕组织刺激周围神经末梢有关。疼痛可能放射至臀部或下肢,严重时需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或通过局部热敷、低频脉冲电刺激等物理治疗改善症状。
2、神经功能障碍
骶骨邻近骶丛神经,骨折移位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会阴部麻木、排尿困难或性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或下肢肌力减退。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辅助修复,合并严重神经损伤时需手术解除压迫。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恢复。
3、骨盆稳定性下降
严重粉碎性骨折可能导致骶髂关节松弛,引发骨盆承重能力减弱。表现为长时间行走后腰部酸困、步态异常,甚至继发脊柱侧弯。需通过骨盆带固定结合核心肌群强化训练改善,必要时行骶髂关节融合术。骨质疏松患者应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阿仑膦酸钠维D3片等。
骶骨骨折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减轻局部压力。饮食需增加牛奶、豆腐等高钙食物,配合维生素D3促进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或CT观察骨折对位情况,若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或大小便失禁需立即就医。康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逐步恢复骨盆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