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的区别主要在于发作特点、心电图表现及临床风险。室性心动过速是连续出现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心率通常超过100次/分;室性早搏则是单次或偶发的室性异位搏动。两者可能由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心肌病等共同原因引起,但室性心动过速更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1、发作特点
室性早搏表现为心脏正常节律中突然出现的单个异常搏动,患者可能感觉心悸或心跳漏跳,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症状。室性心动过速则是持续快速的异常心律,发作时心率显著增快,可能伴随头晕、胸痛甚至晕厥,严重时可进展为心室颤动。
2、心电图表现
室性早搏在心电图上显示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后有代偿间歇。室性心动过速表现为连续宽QRS波群,频率规整或不规整,房室分离现象常见,可能出现心室夺获或融合波。
3、临床风险
室性早搏多为良性,频发时可能影响心功能。室性心动过速具有较高危险性,可能迅速恶化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尤其伴结构性心脏病患者需紧急处理。两者均可由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基础心脏病诱发,但室速更需积极干预。
4、发生机制
室性早搏多因心室局部自律性增高或触发活动所致。室性心动过速通常由折返机制引起,尤其是心肌瘢痕区域形成的异常环路,少数由自律性异常或触发活动导致,机制差异决定两者的持续时间和稳定性不同。
5、治疗策略
偶发室性早搏无须特殊治疗,频发时可使用美托洛尔片、盐酸胺碘酮片等药物。室性心动过速急性期需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或同步电复律,长期可能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两者均需纠正低钾血症等诱因,但室速治疗更积极。
出现心悸症状时应及时记录心电图,避免剧烈运动和咖啡因摄入。室性心动过速发作需立即就医,日常需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应规范治疗基础疾病,避免擅自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