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突然闷闷的堵住的感觉可通过清理耳道、捏鼻鼓气、热敷、药物治疗、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该症状可能与耵聍栓塞、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外耳道异物等因素有关。
1、清理耳道
耵聍栓塞或外耳道异物可能导致耳闷感,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或专业器械取出。避免自行用棉签深掏,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或损伤鼓膜。若为硬质异物或顽固性耵聍,需由医生使用耳内镜辅助清理。操作时注意保持外耳道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2、捏鼻鼓气
咽鼓管功能异常时可通过捏鼻鼓气平衡中耳压力。具体方法为捏住鼻孔闭口用力呼气,感觉鼓膜向外膨出后松开。飞行或潜水后出现耳闷可重复进行2-3次。该方法不适用于急性中耳炎发作期,可能加重疼痛或导致病原体扩散。
3、热敷处理
用40℃左右热毛巾敷于患侧耳周10-15分钟,每日3次,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充血性耳闷。适用于感冒或鼻窦炎引发的咽鼓管肿胀,配合鼻腔冲洗效果更佳。注意温度避免烫伤,皮肤破损或化脓性中耳炎禁用。
4、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过敏性原因需配合氯雷他定片减轻黏膜水肿。突发性耳聋需在72小时内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
5、手术干预
顽固性咽鼓管功能障碍可行鼓膜置管术,中耳积液需穿刺引流。胆脂瘤或肿瘤压迫需手术切除。术后需保持术耳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定期复查听力。手术适应证需经纯音测听、颞骨CT等检查明确。
出现持续48小时以上的耳闷需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避免长时间压力失衡导致鼓膜内陷或粘连。日常避免过度掏耳,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感冒时勿用力擤鼻。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减少血管因素导致的耳蜗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