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治疗原则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06 11:32
发布于 2025/07/06 11:3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原则主要有保守观察、药物治疗、钻孔引流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硬膜下-腹腔分流术等。具体选择需根据血肿量、临床症状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对于血肿量较小且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采取保守观察。定期复查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监测血肿变化。期间需避免头部外伤,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若出现头痛加重、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恶化表现,需立即转为手术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或氨甲环酸片抑制纤溶亢进。对于合并癫痫发作的患者,可选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控制症状。药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平衡及肝肾功能,多数情况下需配合其他治疗方式。
适用于中至大量血肿且存在脑受压症状的患者。通过颅骨钻孔置入引流管,清除液化血肿并持续引流。该术式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但可能存在血肿复发风险。术后需保持引流管通畅,监测引流量及性状。
针对血肿包膜较厚或反复复发的病例,需行开颅手术彻底清除血肿及纤维包膜。术中需妥善止血,必要时放置引流管。术后需预防感染,监测有无脑脊液漏等并发症。该术式视野清晰但创伤较大,适用于复杂病例。
对于顽固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或脑膨出明显的患者,可考虑行分流术将积液引流至腹腔。需选用可调压分流管,术后根据CT复查结果调整分流阀压力。需警惕分流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长期随访必不可少。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应保持头部抬高体位,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排便。饮食需保证足够优质蛋白摄入促进恢复,如鸡蛋、鱼肉等。康复期可进行适度肢体功能锻炼,但三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神经外科随访复查头部影像学,观察血肿吸收情况及脑组织复位状态。出现头痛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上一篇 : 声带萎缩如何检查 声带萎缩需做这几个检查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