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呕吐和吐奶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生机制、表现特征及潜在健康风险。呕吐是胃内容物被强力排出,常伴随不适;吐奶则是胃内奶液轻微反流,多属生理现象。
呕吐通常由胃部肌肉强烈收缩导致,奶液呈喷射状吐出,可能含有消化液或胆汁,常伴随哭闹、拒食、发热等症状。常见原因包括喂养不当、胃肠感染、幽门狭窄等疾病。喂养后保持竖抱姿势可减少空气吞咽,若频繁呕吐需排查肠梗阻或代谢异常。胃肠炎引起时可遵医嘱口服补液盐散或蒙脱石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需超声确诊后手术治疗。
吐奶表现为喂养后少量奶液从嘴角溢出,无腹部肌肉参与,婴儿无痛苦表情。主要因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完善导致,喂奶后拍嗝、抬高床头能有效缓解。若吐奶伴随体重增长缓慢或呛咳,需警惕胃食管反流病,可通过增稠配方奶改善,严重时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促进胃肠蠕动。
日常护理应注意采用45度角斜抱喂奶,避免过度喂养,每次喂奶后竖抱拍背15分钟。母乳喂养母亲需减少辛辣食物摄入,人工喂养应选择合适奶嘴孔径。出现呕吐物带血丝、胆汁样液体或伴随嗜睡时,应立即就医排除肠旋转不良等急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