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是否使用抗生素需根据病原体类型决定,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则无须使用。常见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诺如病毒等,治疗需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
细菌性急性胃肠炎通常由不洁饮食或接触污染水源导致,表现为腹痛、腹泻伴发热或脓血便。此时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但需严格遵循医生对药物种类和疗程的指导。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腹泻或诱发耐药性。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占多数病例,常见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感染,表现为水样泻和呕吐。此类情况使用抗生素无效,应以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辅以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部分患者可能因肠道菌群紊乱继发细菌感染,需通过粪便常规检查确认后再考虑抗生素治疗。
无论何种类型,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选择米汤、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乳制品和高纤维蔬菜。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模糊或血便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抗生素使用期间需观察过敏反应,并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