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后脑勺着地后应立即检查意识状态并观察有无呕吐、抽搐等症状,同时避免移动颈部,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救措施主要有保持平卧、观察症状、冷敷处理、及时就医延误、避免摇晃头部。
1、保持平卧
发现孩子后脑勺着地后,家长需立即让孩子保持平卧位,避免随意搬动或抱起。尤其禁止摇晃孩子身体或头部,防止可能存在的颈椎损伤加重。可轻轻托住头部与躯干保持直线,用毛巾卷固定颈部两侧。若孩子哭闹明显,说明意识清醒,但仍需持续观察后续反应。
2、观察症状
家长需在10分钟内密切观察孩子是否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哭闹、呕吐、瞳孔不等大或嗜睡等症状。记录受伤后是否出现短暂意识丧失,以及后续有无异常行为如抓耳、拒食等。轻微碰撞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红肿,但若出现反复呕吐或抽搐,需高度怀疑颅内损伤。
3、冷敷处理
对于无开放性伤口的情况,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后轻敷于后脑勺肿胀处,每次持续5-1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冷敷能帮助收缩血管减轻血肿,但需避免冻伤皮肤。切勿按压或揉搓受伤部位,若发现头皮有明显裂伤或出血,应用清洁纱布按压止血。
4、及时就医
当孩子出现持续头痛、呕吐超过2次、肢体无力或意识障碍时,家长须立即送往急诊。医生可能通过头颅CT检查排除硬膜外血肿、脑震荡等继发损伤。对于婴幼儿,即使症状轻微也建议就医评估,因其颅骨发育未完善,轻微外伤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5、避免摇晃头部
受伤后24小时内应避免孩子剧烈跑跳或参与体育活动,睡眠时家长定时检查呼吸和面色。后续3天需限制使用电子屏幕,减少脑力负荷。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燕麦、香蕉,帮助神经修复,但出现任何异常行为均需复诊。
急救后需持续观察48小时,睡眠时每2-3小时唤醒一次确认意识清醒。恢复期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噪音刺激。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为主,少量多次补充水分。若出现睡眠中呼吸异常、肢体抽搐或发热,须立即重启急诊评估。日常建议为儿童活动区域铺设防撞垫,选择有防护设计的婴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