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和尿培养是两种不同的尿液检查方法,尿常规用于评估尿液理化性质和细胞成分,尿培养则用于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尿常规检查主要包括尿液颜色、透明度、酸碱度、蛋白质、葡萄糖、红细胞、白细胞等项目,能够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炎症、出血或代谢异常。尿培养通过将尿液样本接种到特定培养基中,观察是否有细菌或真菌生长,主要用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及确定致病菌种类。
尿常规检查操作简便快捷,通常30分钟即可出结果,适合作为常规筛查或体检项目。检查时需留取清洁中段尿,避免阴道分泌物或包皮垢污染样本。尿常规异常可能提示尿路感染、肾炎、糖尿病等疾病,但无法明确具体致病微生物。尿培养需要更严格的采样规范,通常要求消毒外阴后留取晨尿中段,样本需在1小时内送检以避免细菌过度繁殖。培养过程需24-72小时,阳性结果可明确病原体种类并进行药敏试验,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两种检查常联合使用,尿常规异常时需进一步做尿培养确认感染。
尿培养对泌尿系统感染诊断具有特异性,能检出尿常规无法发现的隐匿性感染或非典型病原体。特殊情况下如长期留置导尿管、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即使尿常规正常也可能需要尿培养排查感染。尿培养可鉴别污染菌与致病菌,通过菌落计数判断临床意义,通常每毫升尿液细菌数超过10万才有诊断价值。某些苛养菌需要特殊培养基或延长培养时间,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甚至需4-8周。尿培养结果受抗生素使用影响,检查前应停用抗生素48小时以上。
进行尿液检查前应保持正常饮食和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留样。女性应避开月经期,男性包皮过长者需翻起清洗。留取样本后及时送检,长时间放置会导致细胞溶解和细菌繁殖。尿常规与尿培养互补性强,临床常根据初步筛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病原学检查。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时,建议先完成尿常规检查,医生会根据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追加尿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