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萎缩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视神经炎是视神经的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视力急剧下降、眼球转动疼痛;视神经萎缩则是视神经纤维的退行性变,多由长期缺血、压迫或炎症后遗导致,表现为视力渐进性减退、视野缺损。
1.病因差异
视神经炎多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如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也可能由病毒感染诱发。视神经萎缩的病因包括青光眼、外伤、肿瘤压迫、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等慢性损害因素,少数为视神经炎未及时治疗的后果。
2.病理机制
视神经炎以急性炎性脱髓鞘为主要特征,神经纤维水肿但结构尚存,及时治疗可部分恢复功能。视神经萎缩则是神经轴突和髓鞘不可逆性丢失,胶质细胞增生替代正常组织,功能丧失无法逆转。
3.症状特点
视神经炎起病急骤,单眼或双眼视力在数小时至数日内骤降,伴眼球压痛或转动痛,部分患者可见视盘水肿。视神经萎缩进展缓慢,视力减退呈渐进性,早期可能仅有色觉异常,后期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或扇形缺损,视盘苍白是典型体征。
4.检查表现
视神经炎急性期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磁共振可见视神经增粗伴强化。视神经萎缩期视觉诱发电位波幅降低甚至消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磁共振显示视神经变细。
5.治疗方向
视神经炎需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如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重症可联合免疫球蛋白。视神经萎缩以病因治疗为主,如青光眼患者使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控制眼压,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片可能延缓进展,晚期可考虑视神经减压术。
两类疾病均需定期眼科随访,避免过度用眼。视神经炎患者应监测神经系统症状,视神经萎缩患者需针对性控制原发病。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及抗氧化物质,如深色蔬菜、鱼类等,避免吸烟及过量饮酒加重视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