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可能引起胸腔积液,但更常见的诱因包括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恶性肿瘤、低蛋白血症和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发生与多种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胸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至胸腔形成积液。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治疗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减轻液体潴留,并配合地高辛片改善心功能。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
2、肺部感染
肺炎、胸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可刺激胸膜产生炎性渗出液。患者常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等表现。细菌性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结核性胸膜炎需规范服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感染控制后积液多能自行吸收,大量积液时需穿刺引流。
3、恶性肿瘤
肺癌胸膜转移或恶性胸膜间皮瘤可直接破坏胸膜屏障导致血性积液。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胸痛症状。诊断需通过胸水细胞学或胸膜活检确认,治疗包括胸腔灌注顺铂注射液等化疗,或使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抑制血管渗漏。晚期患者可考虑胸膜固定术减少积液复发。
4、低蛋白血症
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造成血浆白蛋白降低,血管内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液体外渗。患者多伴有腹水、全身水肿。治疗需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提升渗透压,同时配合托拉塞米片利尿。日常应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蛋白摄入量。
5、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胸膜可引起渗出性积液,多见于青壮年。典型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伴胸痛。确诊需胸水ADA检测或结核菌培养,治疗需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及乙胺丁醇片,疗程至少6个月。急性期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支持有助于康复。
出现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时应及时就诊呼吸内科或心血管科,完善胸部CT、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注意监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保持半卧位可减轻呼吸困难。限制每日饮水量,避免摄入过咸食物。若确诊为结核性胸膜炎需做好呼吸道隔离,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结核筛查。恶性肿瘤相关积液患者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