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梗阻和急性肠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式上。急性肠梗阻是因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引发的急症,急性肠炎则是肠道黏膜的炎症反应。
1、病因差异
急性肠梗阻多由机械性因素导致,如肠粘连、肠扭转、肿瘤压迫或粪石嵌顿。急性肠炎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等。两者发病机制不同,肠梗阻以物理阻塞为核心,肠炎则以病原体侵袭或化学刺激为主。
2、症状特点
急性肠梗阻典型表现为阵发性绞痛、腹胀、呕吐及停止排便排气,可能出现肠型或蠕动波。急性肠炎以腹泻为主,伴腹痛、恶心呕吐,粪便多呈水样或黏液脓血便,发热等全身症状更明显。
3、体征区别
肠梗阻患者腹部听诊肠鸣音亢进或消失,触诊可及压痛性包块,严重时出现腹膜刺激征。肠炎患者肠鸣音活跃,腹部压痛范围较广但肌紧张较轻,脱水体征更为突出。
4、检查方法
肠梗阻需通过腹部X线立位片观察气液平面,CT可明确梗阻部位及原因。肠炎主要依赖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必要时行肠镜检查。
5、治疗原则
急性肠梗阻需禁食胃肠减压,多数需手术解除梗阻。急性肠炎以补液抗感染为主,可选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口服补液盐等药物,严重脱水者需静脉输液。
出现持续腹痛或呕吐时应立即就医,避免自行用药。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易消化食物,腹部手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预防肠粘连。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肠道疾病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