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主要有加强卫生管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做好环境消毒、避免密切接触、接种疫苗等。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可通过粪-口、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
1、加强卫生管理
幼儿园需建立每日晨检制度,发现发热、口腔疱疹或手足皮疹的儿童应及时隔离。教职工接触儿童前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对玩具、桌椅等高频接触物品实施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卫生间应配备足量洗手设施,确保儿童如厕后规范洗手。
2、培养卫生习惯
教导儿童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洗手的习惯,使用七步洗手法持续20秒以上。避免儿童共用毛巾、水杯等个人物品,咳嗽时用纸巾遮掩口鼻。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儿歌、图画等形式强化儿童防病意识。
3、环境消毒
每日对教室、活动室等场所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使用含氯消毒剂对门把手、玩具、餐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餐具需煮沸或蒸汽消毒。被患儿分泌物污染的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
4、避免密切接触
流行期间减少集体活动,避免不同班级儿童交叉接触。发现病例后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需观察10天。家长应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与患儿有接触史的儿童建议居家观察。
5、接种疫苗
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完成两剂次接种。疫苗需间隔1个月,保护率可达较高水平。但需注意疫苗仅针对EV71病毒,对其他肠道病毒无预防作用。
幼儿园应建立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对教职工开展防控培训。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干燥,儿童餐具、玩具需每日消毒。流行季节可适当增加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摄入,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发现聚集性病例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终末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