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肾小球疾病可能由免疫因素、感染、代谢异常、遗传因素或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需通过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或肾活检等方式确诊。
1.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表现,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置不散。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导致血浆蛋白漏出,可能伴随低蛋白血症。轻度蛋白尿可能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临床常用尿蛋白定量检测评估严重程度,需结合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析。
2.血尿
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尿液呈洗肉水样或茶色。肾小球源性血尿特征为红细胞形态异常,可能伴随红细胞管型。常见于IgA肾病、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需与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出血鉴别,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有助于判断来源。
3.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颜面部,晨起明显,逐渐发展至下肢及全身。主要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相关,也可能因水钠潴留引起。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水,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体重变化。
4.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多为容量依赖性,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有关。血压升高可能早于其他症状出现,难以用常规降压药控制。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需定期监测血压并评估靶器官损害。
5.肾功能异常
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可能伴随少尿或无尿。急性肾损伤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慢性肾功能不全常有贫血和骨代谢异常。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需动态监测其变化趋势。
肾小球疾病患者需注意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为主。避免过度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加重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使用利尿剂或调整降压药物。冬季注意保暖以防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疾病活动,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