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可通过控制蛋白质摄入、限制钠盐摄入、调整钾磷摄入、补充适量热量、保持水分平衡等方式进行饮食护理。慢性肾衰竭通常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原因引起。
1、控制蛋白质摄入
蛋白质代谢产物会增加肾脏负担,建议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等,每日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避免食用豆制品等高植物蛋白食物,可适量选择低磷奶粉替代普通乳制品。蛋白质摄入需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肾病专用配方营养粉。
2、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3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烹饪时可用葱姜蒜等天然香料替代部分食盐,注意隐藏钠来源如味精、酱油等调味品。外出就餐时可要求单独准备低盐餐食,购买包装食品需仔细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
3、调整钾磷摄入
肾功能下降会导致钾磷排泄障碍,需限制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钾食物,避免动物内脏、坚果、碳酸饮料等高磷食品。蔬菜可先切碎浸泡或焯水减少钾含量,主食可选择低磷的麦淀粉制品。必要时需服用碳酸钙等磷结合剂,但须遵医嘱调整剂量。
4、补充适量热量
需保证每日30-35千卡/公斤体重的热量摄入,可增加植物油、低蛋白淀粉类食物的比例。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加重氮质血症,可选择麦淀粉、藕粉、澄粉等特殊肾病食品作为主食来源。消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肾病专用营养补充剂。
5、保持水分平衡
尿量减少者需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液体摄入量为前日尿量加500毫升。出现水肿或高血压时需进一步限制水分,避免汤粥等流质食物。透析患者需根据干体重调整饮水量,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5%。监测每日晨起体重变化有助于评估液体平衡状态。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血钾、血磷等指标,根据检查结果动态调整饮食方案。建议采用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油脂烹调。可记录每日饮食日记帮助营养师评估,出现食欲减退或营养不良征兆时及时就医。保持适度活动有助于改善食欲和营养状况,但需避免剧烈运动。严格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感染等加重肾功能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