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毛囊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有皮肤损伤、多汗潮湿、免疫力下降、毛囊堵塞、接触污染物等。该病表现为毛囊周围红肿、疼痛性脓疱,严重时可形成疖肿。
1、皮肤损伤
剃须、摩擦或外伤导致皮肤屏障破坏,使细菌易侵入毛囊。轻微划伤可能仅需局部消毒,但深部损伤需配合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典型症状为损伤处出现红色丘疹,逐渐发展为黄色脓头。
2、多汗潮湿
长期处于高温潮湿环境会改变皮肤微生态,汗液滞留软化角质层,促进细菌繁殖。建议穿透气衣物并及时清洁,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可间断使用氯己定溶液擦拭易汗部位。伴随症状包括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的密集脓疱。
3、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HIV感染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反复感染。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多发深部疖肿,需系统治疗如口服头孢氨苄胶囊,同时控制基础疾病。特征表现为愈合缓慢且易复发。
4、毛囊堵塞
油性皮肤或化妆品使用不当会导致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细菌培养基。日常应避免厚重护肤品,顽固病例可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调节角质代谢。典型表现为下巴、前胸等皮脂腺丰富区域的炎性结节。
5、接触污染物
接触被细菌污染的浴池、毛巾或医疗器械可能引发感染群发。公共场所需注意消毒,已感染者应单独使用浴具,必要时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特征为接触部位出现成簇脓疱伴灼热感。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预防关键,避免挤压病灶以防感染扩散。日常选择无刺激沐浴露,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直径超过1厘米时须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尤其需要警惕并发症。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制剂促进皮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