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发生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有低血压、容量负荷过重、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尿毒症心肌病等。心力衰竭是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及时干预。
1、低血压
血液透析过程中超滤速度过快或超滤量过多可能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引发低血压。低血压会减少冠状动脉灌注,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进而诱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恶心、胸闷等症状。透析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调整超滤速度和超滤量,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片等药物提升血压。
2、容量负荷过重
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或透析不充分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心脏前负荷。长期容量负荷过重可引起心室扩张和心肌肥厚,最终导致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保证充分透析,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等利尿剂减轻容量负荷。
3、电解质紊乱
血液透析过程中钾、钙、镁等电解质浓度快速波动可能诱发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低钾血症可引发室性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可导致心脏传导阻滞。透析液电解质浓度需个体化调整,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等纠正电解质紊乱。
4、心肌缺血
血液透析患者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血液黏稠度改变等因素可诱发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收缩力下降,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需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等改善心肌供血。
5、尿毒症心肌病
长期尿毒症可导致心肌纤维化、钙化等病理改变,形成尿毒症心肌病。这类患者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受损,在血液透析应激下易发生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充分透析清除尿毒症毒素,控制血压和贫血,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保护心脏功能。
血液透析患者应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每日体重增加不超过1千克。透析过程中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时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平时需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避免高钾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改善心肺功能。定期监测血压、心脏超声等评估心功能状态。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积极控制。出现心力衰竭症状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透析方案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