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孕环可能引起月经异常、盆腔感染、子宫穿孔等危害。避孕环是一种常见的避孕方式,但部分女性可能出现不适反应,主要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疼痛、异常出血、节育环移位或脱落等情况。建议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并定期复查。
1、月经异常
放置避孕环后可能干扰子宫内膜的正常脱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部分女性会出现经血量明显增多、经期延长或非经期点滴出血,可能与节育环刺激子宫内膜或局部炎症反应有关。长期月经异常可能引发贫血,需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调整避孕方式。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宫血宁胶囊、断血流片、云南白药胶囊等止血药物。
2、盆腔感染
手术操作或长期留置避孕环可能增加病原体上行感染风险,诱发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等盆腔炎症。常见症状包括下腹持续性疼痛、发热、异常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导致输卵管粘连或不孕。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取出节育环。
3、子宫穿孔
极少数情况下,避孕环可能嵌入子宫肌层或穿透子宫壁,多因操作不当或子宫位置异常导致。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阴道大量出血,可能合并肠道或膀胱损伤。需立即通过超声或宫腔镜检查明确位置,采用宫腔镜取出术或开腹手术处理。术后需预防感染并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使用避孕环期间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放置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需复查超声确认位置,之后每年检查一次。出现严重腹痛、发热、异常出血等症状时须及时就医。平时可适当补充铁剂和优质蛋白预防贫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40岁以上女性建议在绝经后半年内取出,防止节育环嵌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