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疹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病毒性皮疹可能与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直接接触感染源、季节变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
1、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和2型,1型多引起口周疱疹,2型多引起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后可能潜伏在神经节,当免疫力下降时复发。皮肤表现以簇集性水疱为主,伴有灼热感或疼痛。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外用抗病毒药物,严重时需口服伐昔洛韦片。
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该病毒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免疫力低下时可引发带状疱疹。皮疹沿神经走向分布,呈带状排列的红斑基础上出现成群水疱,伴明显神经痛。治疗需早期使用盐酸伐昔洛韦颗粒,疼痛明显时可配合普瑞巴林胶囊。
3、肠道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常引起手足口病,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斑丘疹或疱疹,可伴发热。多数患者症状较轻,需隔离休息,保持皮肤清洁。重症需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等抗病毒治疗,出现脑炎症状时需及时住院。
病毒性皮疹患者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皮疹瘙痒时可冷敷缓解,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面料。出现高热不退、皮疹化脓、头痛呕吐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