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上消化道肿瘤、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等。该症状需紧急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1、消化性溃疡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主要类型,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典型表现为呕血、黑便伴上腹灼痛,出血量大时可出现休克。确诊需胃镜检查,治疗需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合并感染者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根除幽门螺杆菌。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多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血管破裂后常引发喷射状呕血。患者可能有肝掌、蜘蛛痣等肝硬化体征,出血后易诱发肝性脑病。紧急处理需注射用生长抑素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内镜下套扎术。预防再出血可口服普萘洛尔片,但需监测心率。
3、急性胃黏膜病变
应激、酒精或药物损伤胃黏膜屏障所致,表现为广泛黏膜糜烂出血。重症患者可出现咖啡样呕吐物,胃镜下可见弥漫性出血点。治疗需停用损伤因素,静脉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制胃酸,联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黏膜。
4、上消化道肿瘤
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侵蚀血管引发出血,常伴随消瘦、进食梗阻感。胃镜可见菜花样肿物或溃疡型病灶,病理活检可确诊。止血需内镜下治疗,后续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或卡培他滨片等化疗药物。
5、贲门黏膜撕裂
剧烈呕吐导致食管胃连接处黏膜纵行撕裂,多见于酗酒或妊娠剧吐者。典型表现为呕吐后突发鲜红色呕血,胃镜下可见马洛里-魏斯撕裂伤。多数出血可自限,严重时需内镜止血,康复期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减少胃酸刺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营养支持,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避免摄入辛辣、坚硬及过热食物,戒烟酒与非甾体抗炎药。恢复期定期复查胃镜,肝硬化患者需监测肝功能,肿瘤患者遵医嘱随访。出现头晕、冷汗等休克前兆时需立即返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