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有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脏破裂、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严重缺血坏死,若未及时干预可迅速危及生命。
1、冠状动脉急性闭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导致血管完全堵塞,心肌大面积缺血坏死。患者突发剧烈胸痛伴濒死感,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需立即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恢复血流,或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注射液、注射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
2、恶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引发心室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表现为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心电监护显示紊乱波形。需即刻电除颤,静脉注射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抗心律失常,必要时安装临时起搏器。
3、心源性休克
大面积心肌坏死导致心脏泵功能衰竭,血压显著下降至90/60mmHg以下,皮肤湿冷、尿量减少。需静脉滴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同时限制液体入量减轻心脏负荷。
4、心脏破裂
梗死区域心肌组织坏死变薄,在心脏收缩压力下发生心室游离壁或室间隔穿孔。患者突然出现休克、颈静脉怒张,心脏超声可见心包积液。需紧急外科修补手术,术前可静脉输注注射用硝普钠降低心脏后负荷。
5、急性心力衰竭
坏死心肌收缩力丧失引发肺水肿,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湿啰音。需高流量吸氧,静脉推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血管,必要时无创通气支持。
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饮食需低盐低脂,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500毫升以内。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有氧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