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骨折可通过固定制动、冷敷热敷、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手臂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运动损伤、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固定制动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是基础护理措施。固定期间避免患肢负重或剧烈活动,防止骨折端移位。睡眠时用软枕垫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若固定物出现松动、断裂或皮肤受压疼痛,需及时就医调整。
2、冷敷热敷
骨折初期48小时内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可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改用温热毛巾外敷,每日3-4次,有助于消散淤血。冷热敷时需用干净布料隔开皮肤,避免冻伤或烫伤。
3、疼痛管理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疼痛。服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非药物止痛可采用音乐疗法、冥想等分散注意力,夜间疼痛加重时可调整固定体位。
4、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肩肘腕关节被动活动,如钟摆运动、握力球训练等。随着愈合进展增加主动活动度练习,但需避免突然用力或过度负重。康复期间可配合超声波、电刺激等物理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5、定期复查
按照医嘱时间进行X线复查,通常骨折后1周、4周、8周各检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骨痂形成情况、对位对线状态等。若发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迹象,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如体外冲击波治疗。
骨折恢复期间需保证每日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适量食用西蓝花、菠菜等深绿色蔬菜,提供维生素K帮助钙沉积。避免吸烟饮酒及浓茶咖啡,防止影响骨代谢。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等长收缩训练过渡到抗阻训练,康复全程需保持与主治医生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