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引发脑炎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和重症监护。治疗方式主要有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呼吸支持。
1、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用于中和病毒,减轻炎症反应。手足口病引发脑炎可能与肠道病毒71型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高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临床常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2、使用抗病毒药物
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常用药物包括利巴韦林注射液、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手足口病脑炎可能与病毒突破血脑屏障有关,常伴随惊厥、意识障碍等症状。使用抗病毒药物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3、控制颅内压
脑炎患儿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需使用甘露醇注射液或呋塞米注射液降低颅内压。这种情况通常与脑组织水肿有关,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治疗期间需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炎患儿易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通过静脉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可能与发热、呕吐等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症状。补液治疗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避免输液过快。
5、呼吸支持
重症脑炎患儿可能出现呼吸衰竭,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这种情况通常与脑干受累有关,表现为呼吸节律异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进行血气分析,调整呼吸机参数。
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强光刺激。恢复期可适当补充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羹、瘦肉粥、新鲜水果等。定期复查脑电图和头颅影像学检查,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帮助神经功能恢复。注意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