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低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危害

发布于 2025/07/09 15:13

胆碱酯酶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机磷中毒、肝脏疾病、营养不良、重症感染等原因有关,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危害。胆碱酯酶是水解乙酰胆碱的关键酶,其活性降低会导致神经肌肉传导异常。

1、遗传因素

先天性胆碱酯酶缺乏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这类患者在使用琥珀胆碱等肌肉松弛剂时易发生呼吸暂停,需提前进行胆碱酯酶活性检测。治疗以预防性措施为主,避免使用特定药物,必要时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酶活性。

2、有机磷中毒

接触农药或杀虫剂会导致有机磷化合物与胆碱酯酶不可逆结合,使酶活性急剧下降。患者会出现瞳孔缩小、大汗淋漓、肌肉震颤等症状,严重时发生肺水肿。需立即使用碘解磷定注射液和硫酸阿托品注射液解毒,同时配合洗胃、吸氧等急救措施。

3、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会影响胆碱酯酶合成,导致血清酶水平下降。这类患者常伴有黄疸、腹水等肝功能异常表现。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或采用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

4、营养不良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胆碱酯酶合成原料缺乏,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等营养不良体征。需调整饮食结构,增加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静脉补充人血白蛋白注射液。

5、重症感染

败血症、脓毒症等严重感染会消耗大量胆碱酯酶,同时炎症反应抑制肝脏合成功能。患者多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抗生素,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胆碱酯酶持续降低者应定期监测酶活性指标,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饮食上增加瘦肉、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限制高脂肪饮食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出现肌无力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防止发生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并发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