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压缩性骨折的症状表现主要有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身高变矮、驼背畸形、神经压迫症状等。
1、局部疼痛
脊柱压缩性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骨折部位的持续性疼痛,疼痛可能在活动时加重,休息时减轻。疼痛通常集中在骨折的椎体区域,可能向周围放射。患者可能描述为钝痛或锐痛,咳嗽、打喷嚏或改变体位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与骨折的严重程度相关,轻微骨折可能仅有轻度不适,严重骨折可能导致剧烈疼痛。
2、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保护性肌肉痉挛,患者常出现脊柱活动范围明显减小。患者可能无法完成弯腰、转身等日常动作,严重时甚至影响起床、行走等基本活动。活动受限的程度与骨折稳定性有关,不稳定骨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功能障碍。长期活动受限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3、身高变矮
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椎体高度降低,进而引起患者整体身高下降。单个椎体骨折可能使身高减少1-2厘米,多发骨折可导致明显的身高缩短。这种变化通常是渐进性的,患者可能首先注意到衣服不合身或需要调整腰带位置。骨质疏松引起的多发性压缩骨折可导致累计身高减少超过10厘米。
4、驼背畸形
胸椎或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可能导致脊柱后凸增加,形成驼背畸形。这种畸形在多发骨折患者中更为明显,表现为上背部圆隆、头部前倾的姿势。驼背畸形可能影响呼吸功能,导致肺活量下降。畸形还会改变身体重心,增加跌倒风险,可能引发新的骨折。
5、神经压迫症状
严重的脊柱压缩性骨折可能导致骨折块向后移位,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神经症状。患者可能感到肢体麻木、刺痛或无力,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神经症状提示骨折不稳定或伴有椎管狭窄,需要紧急医疗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神经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仔细评估。
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时保持脊柱中立位,使用硬板床,翻身时避免脊柱扭转。急性期后可逐步开始康复训练,包括核心肌群强化和姿势训练。日常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提重物和突然弯腰动作。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预防再次骨折发生。出现持续疼痛或神经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