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可通过生活干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有保持耳道通畅、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解充血药、咽鼓管吹张术、鼓膜穿刺术等。
1、保持耳道通畅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需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可通过咀嚼口香糖或做吞咽动作促进咽鼓管开放,帮助中耳腔积液排出。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减轻鼻咽部炎症,间接改善中耳通气。睡眠时抬高床头可减少鼻腔分泌物倒流。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局部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这类药物能直接作用于中耳黏膜,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滴药液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若鼓膜穿孔需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3、口服解充血药
盐酸伪麻黄碱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等口服药物可收缩鼻黏膜血管,减轻咽鼓管水肿。这类药物能缓解鼻塞症状,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但高血压患者需慎用。儿童用药需选择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等儿童剂型,家长需严格遵医嘱控制使用频次。
4、咽鼓管吹张术
通过波氏球或导管向鼻腔加压送气,可机械性扩张阻塞的咽鼓管。该物理疗法适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的顽固性中耳负压,能促进积液排出并恢复中耳压力平衡。操作需由专业医师进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间禁止施行,避免将病原体吹入中耳腔。
5、鼓膜穿刺术
对于积液量多、持续2周以上的病例,可在无菌条件下穿刺鼓膜抽吸积液。该手术能迅速缓解耳闷胀感,必要时可留置通气管持续引流。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或潜水,防止继发感染。多数患者穿刺孔可在1-2周内自行愈合。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吸烟及二手烟暴露,减少呼吸道刺激。饮食宜清淡,限制乳制品摄入以降低黏液分泌量。乘坐飞机或潜水时需做好耳压平衡动作,发病期间不宜进行高空或水下活动。若出现高热、剧烈耳痛或听力明显下降,应及时复查排除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恢复期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