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肺通气效率、增强呼吸肌力量、促进气道分泌物清除、提升运动耐量及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1、改善肺通气
通过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等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更高效的呼吸模式,减少无效腔通气,提高肺泡气体交换效率。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存在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降低呼吸频率并增加潮气量。
2、强化呼吸肌
针对性训练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群,延缓因神经肌肉疾病或长期卧床导致的呼吸肌萎缩。使用阻力呼吸器或深呼吸练习可增强肌肉收缩力,改善咳嗽能力,减少呼吸机依赖风险。
3、清除分泌物
通过主动循环呼吸技术、体位引流等方法松动气道黏液,配合哈气咳嗽技巧促进痰液排出。对支气管扩张症、肺炎等痰液潴留患者尤为重要,能降低肺部感染复发概率。
4、提升运动能力
阶梯式增加训练强度可改善心肺功能协调性,延长患者持续活动时间。适用于术前预康复或慢性心衰患者,通过提高氧利用率减轻活动后气促症状。
5、缓解呼吸困难
通过放松训练调节自主神经张力,打破焦虑-呼吸困难的恶性循环。针对哮喘或间质性肺病患者,可减少急性发作时呼吸辅助肌的过度使用,降低主观憋闷感。
建议在呼吸治疗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初期每日训练10-15分钟,逐步增加至30分钟。训练时应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餐后立即练习。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未控制的气胸等禁忌症患者需暂停训练。长期坚持可配合有氧运动,如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巩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