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凸起一个鼓包可通过热敷、穿戴宽松鞋袜、使用消炎止痛药膏、局部注射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脚后跟鼓包通常由跟骨骨刺、跟腱滑囊炎、脂肪瘤、腱鞘囊肿、痛风石等原因引起。
1、热敷
热敷适用于因跟腱滑囊炎或软组织劳损导致的鼓包。用40-45℃热毛巾每日敷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避免高温烫伤皮肤,合并皮肤破损时禁用。热敷期间建议减少站立行走,配合穿软底鞋。
2、宽松鞋袜
选择足跟部加厚缓冲的运动鞋或定制矫形鞋垫,避免硬质鞋帮摩擦鼓包。棉质透气袜能减少足跟部压力,夜间可穿开放式足跟护具。长期穿高跟鞋或窄头鞋可能加重跟骨骨刺,需调整footwear。
3、消炎止痛药膏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可缓解跟腱滑囊炎引起的红肿热痛,每日涂抹2-3次。酮洛芬凝胶适用于痛风石导致的炎症,需避开破损皮肤。氟比洛芬贴膏对骨刺压迫神经有效,但孕妇禁用。所有外用药均需遵医嘱使用。
4、局部注射治疗
对顽固性滑囊炎或腱鞘囊肿,医生可能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配合利多卡因缓解疼痛。痛风石可关节腔注射糖皮质激素。需严格无菌操作,糖尿病患者慎用,注射不超过3次/年。
5、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2厘米的脂肪瘤或影响行走的骨刺需手术。关节镜下跟骨成形术处理骨赘,开放手术切除腱鞘囊肿。术后需石膏固定2-4周,复发概率约5-10%。感染性鼓包需先抗感染再手术。
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足跟负荷,避免长时间站立奔跑。足跟部按摩配合牵拉跟腱可预防复发,游泳等非负重运动更适合康复期。若鼓包持续增大、出现破溃或夜间剧痛,需及时排查肿瘤或感染。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护理,防止溃疡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