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常见的错误止血办法主要有仰头止血、塞纸巾过深、冰敷额头、反复擤鼻、过早取出填塞物等。这些方法可能加重出血或引发感染。
1、仰头止血
仰头会导致血液倒流至咽喉部,可能误吸入气管引发呛咳,或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鼻腔内积血还会掩盖真实出血量,延误正确止血时机。正确做法是保持头部前倾,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两侧压迫止血。
2、塞纸巾过深
将纸巾或棉球强行塞入鼻腔深处可能损伤鼻黏膜血管,加重出血。粗糙的纸质材料还会摩擦脆弱的黏膜组织。建议使用无菌棉球或医用止血海绵,仅填塞于鼻孔前端,保留部分外露便于取出。
3、冰敷额头
冰敷额头对鼻腔末梢血管收缩作用有限,低温可能引起局部皮肤冻伤。更有效的方法是直接将冰袋敷于鼻梁或颈部,通过冷却鼻动脉分支达到血管收缩效果,每次冷敷不超过10分钟。
4、反复擤鼻
出血后用力擤鼻子会破坏鼻腔内形成的血痂,导致二次出血。凝血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网脆弱,机械摩擦易使其脱落。止血后24小时内应避免擤鼻、挖鼻等动作。
5、过早取出填塞物
未达到有效止血时间就取出填塞物,可能使未完全闭合的血管再次破裂。通常需要持续压迫10-15分钟,严重出血时需维持30分钟以上。取出时应先湿润填塞物,避免粘连伤口。
发生流鼻血时应保持镇静,采取坐位前倾姿势,用清洁材料轻压鼻翼。若出血持续超过20分钟、出血量大或伴有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血液疾病、高血压或鼻腔肿瘤等病因。日常注意保持鼻腔湿润,控制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用力擤鼻或外力撞击鼻部。高血压患者需规律监测血压,儿童反复鼻出血建议检查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