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骨骨折后可能遗留足跟疼痛、创伤性关节炎、足弓塌陷、跟骨畸形愈合、距下关节僵硬等后遗症。这些后遗症与骨折严重程度、复位情况及康复治疗规范性密切相关。
1、足跟疼痛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粘连或骨赘形成可能导致慢性疼痛,尤其在负重行走时加重。疼痛可能与跟骨脂肪垫损伤、跟骨骨刺形成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针刺样或钝痛。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恢复。
2、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面复位不良可能引发距下关节或跟骰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炎可能与关节软骨损伤、力学改变有关,通常伴随晨僵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药物,严重时需关节融合术。
3、足弓塌陷
跟骨高度丢失会导致足弓支撑力下降,引发扁平足畸形。足弓塌陷可能与跟骨压缩性骨折未完全复位有关,表现为行走易疲劳、足底筋膜炎。需定制矫形鞋垫支撑,配合小腿三头肌拉伸训练改善症状。
4、跟骨畸形愈合
粉碎性骨折未解剖复位可能造成跟骨增宽或短缩,影响穿鞋及步态。畸形愈合可能与早期负重过早有关,表现为足跟内外侧凸起。轻度畸形可通过磨骨术矫正,严重者需截骨重新固定。
5、距下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距下关节活动度丧失,影响足部内外翻功能。僵硬可能与关节囊挛缩、软骨退化有关,表现为下蹲困难。需持续进行关节松动训练,配合红外线理疗促进软组织弹性恢复。
脚跟骨骨折后应严格遵循阶梯负重原则,早期进行非负重状态下踝泵训练,6周后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饮食需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1000毫克,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康复期间建议每2个月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穿硬底鞋可减少行走时跟骨受力,避免跳跃等冲击性运动至少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