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性皮炎是指婴幼儿因尿布包裹导致皮肤受刺激引发的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糜烂或丘疹。尿布性皮炎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护臀霜、及时更换尿布、避免摩擦刺激、遵医嘱用药等方式处理。尿布性皮炎通常与尿液粪便刺激、皮肤屏障功能弱、尿布材质过敏、局部湿热环境、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1、尿液粪便刺激
婴幼儿排泄物中的氨和消化酶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角质层损伤。表现为尿布区片状红斑,边界清晰。建议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拍干,可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如贝亲婴儿护臀膏,形成隔离保护膜。若出现渗液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2、皮肤屏障功能弱
婴幼儿表皮厚度仅为成人三分之一,更易受外界刺激。好发于腹股沟褶皱处,可见细小鳞屑。应选择无酒精湿巾清洁,清洗后涂抹含凡士林的优色林婴儿万用膏。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穿着纯棉透气的尿布裤减少摩擦。
3、尿布材质过敏
部分婴幼儿对尿布中的染料、香料等成分过敏,表现为边界不规则的红色斑块伴瘙痒。需更换为无添加的白色棉质尿布,局部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配合冷敷缓解症状。家长需观察是否对特定品牌过敏。
4、局部湿热环境
尿布密闭导致局部温湿度升高,易滋生白色念珠菌。特征为卫星状分布的红色丘疹和脓疱。需增加透气时间,使用抗真菌药如克霉唑乳膏。每日至少进行1-2次臀部暴露,室温保持24-26℃为宜。
5、继发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会出现黄色结痂和脓疱。需就医进行细菌培养,遵医嘱使用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同时用生理盐水湿敷创面。家长需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日常护理需选择吸水性强的尿布并及时更换,每次排便后使用38-40℃温水冲洗,避免用力擦拭。可定期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产品,如出现皮肤破溃或持续72小时未缓解应就医。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过度包裹,每日可安排1-2小时不穿尿布的透气时间。哺乳期母亲需减少进食易致敏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水解蛋白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