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期可通过卧床休息、佩戴颈托、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通常由颈椎退行性变、椎动脉受压等因素引起,可能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
1、卧床休息
急性期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1-3天,避免颈部活动加重椎动脉受压。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建议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避免俯卧导致颈部扭转。卧床期间可配合深呼吸练习帮助放松颈部肌肉。
2、佩戴颈托
短期使用颈托能限制颈椎活动,减轻椎动脉机械性压迫。选择医用颈托每日佩戴4-6小时,持续3-5天,避免长期使用导致肌肉萎缩。佩戴时需保持下颌微收,使颈托有效支撑颈椎生理曲度。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扩张血管的尼莫地平片、营养神经的甲钴胺片等药物。眩晕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眩晕停片,伴有炎症时可用塞来昔布胶囊。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注意观察血压变化等不良反应。
4、物理治疗
急性症状缓解后可采用超短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0-15分钟,疗程5-7次。超声波治疗能松解颈部软组织粘连,强度0.8-1.2W/cm²为宜。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有无眩晕加重等不适反应。
5、手术治疗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明确骨性压迫者,可考虑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或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需严格评估椎动脉造影结果,术后需佩戴颈托8-12周,逐步进行颈部功能锻炼。
急性期过后应避免突然转头、长时间低头等动作,睡眠时使用颈椎保健枕维持生理曲度。日常可进行颈部等长收缩训练,如双手交叉抵住前额做抗阻力练习。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促进神经修复。若出现视力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