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可能伴有嗜睡、拒奶、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持续时间长,可能提示存在溶血、感染或胆道闭锁等疾病。
1、皮肤黄染
皮肤黄染是新生儿黄疸最直观的表现,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向躯干和四肢蔓延。生理性黄疸的皮肤黄染程度较轻,呈浅黄色;病理性黄疸的皮肤黄染程度较重,可能呈橙黄色或暗黄色,甚至伴有皮肤瘙痒。家长可以通过按压皮肤观察黄染程度,按压后皮肤短暂变白,若仍可见黄色,则提示黄疸较重。
2、巩膜黄染
巩膜黄染是指眼白部分出现黄色,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体征。生理性黄疸的巩膜黄染通常较轻微,而病理性黄疸的巩膜黄染可能非常明显,甚至呈深黄色。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的眼睛,若发现眼白部分明显发黄,应及时就医。
3、嗜睡
嗜睡是指新生儿睡眠时间明显延长,难以唤醒或唤醒后很快又入睡。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若新生儿出现嗜睡症状,家长应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可能,立即就医。
4、拒奶
拒奶是指新生儿不愿意吃奶或吃奶量明显减少。病理性黄疸可能导致新生儿食欲下降、吸吮无力,甚至完全拒奶。拒奶会导致新生儿摄入不足,加重黄疸,形成恶性循环。家长若发现新生儿拒奶,应及时就医评估黄疸程度。
5、尿液颜色加深
尿液颜色加深是指新生儿的尿液呈深黄色或茶色,可能与胆红素通过尿液排出有关。生理性黄疸的尿液颜色通常正常或轻微加深,而病理性黄疸的尿液颜色可能明显加深。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尿布上的尿液颜色来判断黄疸程度,若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加深,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需注意保持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皮肤黄染程度;按需喂养,促进胆红素排出;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定期监测黄疸指数。若发现新生儿黄疸出现时间早、进展快、程度重,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医生会根据黄疸程度和病因,采取光疗、换血或药物治疗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