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通常由病原体感染、化学刺激、机械损伤三大病因引起。宫颈炎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外阴瘙痒等症状,需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病原体感染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性传播病原体是宫颈炎常见致病微生物。这些病原体通过性接触侵入宫颈黏膜后,可引发宫颈充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针对细菌性宫颈炎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多西环素片、阿奇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支原体感染可使用克拉霉素缓释片。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不洁性行为。
2、化学刺激
长期使用高浓度阴道洗液或避孕套润滑剂可能破坏宫颈酸碱平衡。化学物质刺激会导致宫颈上皮细胞损伤,出现接触性出血和灼热感。建议停用刺激性产品,改用pH值4-4.5的弱酸性护理液。合并感染时需配合使用保妇康栓等局部抗炎药物。
3、机械损伤
人工流产、宫颈锥切等手术操作可能造成宫颈黏膜破损。器械摩擦会使宫颈柱状上皮外翻,增加感染风险。术后出现血性分泌物持续超过两周时,需排除感染可能。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促进创面愈合,避免盆浴及性生活至创面完全修复。
预防宫颈炎需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尤其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宫颈癌筛查。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穿紧身裤造成局部潮湿。同房前后注意清洁,月经期禁止性生活。出现异常阴道排液或接触性出血时,应及时到妇科就诊进行白带常规和HPV检测,早期干预可有效防止疾病进展为慢性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