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可能由鼻腔结构异常、过敏反应、病原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胃食管反流等因素引起。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需结合鼻腔检查与影像学结果确诊。
1、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解剖学异常可导致鼻腔通气受阻,窦口引流不畅,长期可能引发慢性炎症。这类患者常伴有持续性单侧鼻塞,可通过鼻内镜矫正手术改善。临床常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等减轻黏膜水肿,严重者需行鼻窦开放术。
2、过敏反应
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刺激可诱发鼻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表现为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过敏体质者易反复发作,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或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控制炎症介质释放。
3、病原体感染
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持续感染是常见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多见。急性鼻窦炎未彻底治愈可能转为慢性,出现黄绿色鼻涕伴面部胀痛。需根据药敏试验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缓释片等抗生素,配合生理盐水鼻腔冲洗。
4、免疫功能异常
糖尿病、艾滋病等疾病导致免疫力下降时,鼻腔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易继发顽固性鼻窦炎。此类患者除常规治疗外,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口服液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须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胃食管反流
胃酸反流至鼻咽部可能刺激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夜间平卧时症状加重。患者常伴咽喉异物感,需抬高床头并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反流控制后,鼻窦炎症状多可缓解。
慢性鼻窦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每日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饮食需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症状持续超过12周或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复查鼻窦CT,必要时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