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后遗症主要有视力下降、继发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等。眼外伤可能导致角膜损伤、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问题,严重时可引发不可逆的视觉损害。
1、视力下降
眼外伤后视力下降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可能与角膜瘢痕形成、晶状体混浊或视网膜损伤有关。角膜瘢痕通常由穿透伤或化学烧伤导致,表现为视物模糊或眩光。晶状体损伤可能引发外伤性白内障,需通过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视网膜脱离常伴随闪光感或视野缺损,需尽快行玻璃体切割手术。遵医嘱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等药物有助于修复损伤。
2、继发性青光眼
眼外伤后可能因前房积血、晶状体脱位或房角结构破坏导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会出现眼胀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眼压测量值常超过21毫米汞柱。急性发作时需使用布林佐胺滴眼液、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降低眼压,必要时需进行小梁切除术或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长期未控制的青光眼会压迫视神经,造成视野进行性缩窄甚至失明。
3、眼球萎缩
严重眼外伤可能导致眼球萎缩,常见于眼球破裂伤后眼内组织大量流失或长期炎症反应。患眼会逐渐变小、塌陷,最终丧失光感。早期需积极控制感染,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等药物。晚期可考虑义眼台植入术改善外观,但无法恢复视觉功能。预防性使用聚乙烯醇滴眼液保持眼表湿润有助于延缓萎缩进程。
眼外伤后需定期复查视力、眼压及眼底情况,避免揉眼或剧烈运动。饮食应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补充叶黄素和欧米伽3脂肪酸。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若出现眼红眼痛、视物变形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