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见致残性疾病有哪些

发布于 2025/07/14 05:11

老年人常见致残性疾病主要有骨关节炎、脑卒中、糖尿病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骨质疏松性骨折。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活动受限、自理能力下降,需早期干预以降低致残风险。

1、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的常见疾病,可能与年龄增长、关节劳损、肥胖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早期可通过减轻体重、适度运动如游泳或骑自行车缓解症状,中晚期需遵医嘱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双醋瑞因胶囊等药物,严重时可能需关节置换手术。

2、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多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房颤等基础疾病相关,常突发偏瘫、言语障碍或意识模糊。急性期需溶栓或取栓治疗,恢复期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功能,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预防复发。

3、糖尿病并发症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与微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有关,表现为足部溃疡、视力下降等。需严格控糖,使用胰岛素注射液或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定期筛查并发症,足部护理可预防截肢风险。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该病多由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引发,特征为气流受限,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稳定期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噻托溴铵粉雾剂等控制症状,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

5、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髋部、脊柱骨折,与钙流失、维生素D缺乏相关。预防需补充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骨折后手术内固定可减少卧床并发症,但可能遗留功能障碍。

老年人应定期体检监测基础疾病,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和适度运动如太极拳,避免跌倒风险。家属需关注老人日常活动能力变化,出现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异常时及时就医。对已致残患者,家庭环境改造如加装扶手、使用助行器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