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可能对产妇造成短期并发症和长期健康风险,主要有产后出血、感染、血栓形成、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良影响。
1、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可能导致宫缩乏力,引发产后出血。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时需紧急处理,严重者需输血或二次手术止血。产后出血可能与子宫收缩异常、胎盘残留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大量流血、血压下降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促进宫缩,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
2、感染风险
手术创面可能发生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或泌尿系统感染。感染可能与术中无菌操作不严格、术后护理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发热、切口红肿渗液、恶露异味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需加强切口消毒护理。
3、血栓形成
术后卧床可能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活动减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术后早期需进行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盆腔粘连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盆腔组织粘连,引发慢性盆腔痛或继发不孕。盆腔粘连可能与术中组织损伤、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性交痛等症状。轻度粘连可遵医嘱使用糜蛋白酶注射液,严重者需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5、子宫内膜异位症
剖宫产可能将子宫内膜细胞种植于腹壁切口,形成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可能与术中子宫内膜移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切口周期性疼痛、肿块增大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抑制雌激素,或行病灶切除术治疗。
剖宫产术后需加强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6小时内需禁食,之后从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血栓形成,但需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出现发热、切口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产后42天需复查评估子宫恢复情况,后续妊娠建议间隔18-24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