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呕吐可能是积食或着凉引起的,积食通常表现为呕吐物有酸腐味、腹胀拒按,着凉多伴随流清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可通过观察呕吐物性状、伴随症状及诱因初步判断,主要有{饮食过量史}、{腹部触诊硬满}、{发热畏寒}、{大便性状改变}、{精神状态差异}等区分点。
1、饮食过量史
积食患儿发病前常有暴饮暴食或食用难消化食物史,如油炸食品、糯米制品等。呕吐物多含未消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呕吐后腹胀可能暂时缓解。着凉引起的呕吐通常无明确饮食诱因,可能与环境温度骤变或夜间踢被有关。
2、腹部触诊硬满
家长可用手掌轻按孩子脐周,积食患儿腹部肌肉紧张拒按,叩诊呈鼓音,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着凉患儿腹部通常柔软无压痛,但可能因胃肠痉挛出现阵发性腹痛,热敷后症状减轻。
3、发热畏寒
着凉患儿多伴随体温升高,通常为37.5-38.5℃低热,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积食患儿若无合并感染一般不发热,但可能出现手心脚心发热、口唇发红等内热表现。
4、大便性状改变
积食患儿常见便秘或腹泻,大便酸臭夹杂未消化食物,肛门周围可能发红。着凉患儿大便次数可能增多但性状改变不明显,严重时可能出现水样便,但无特殊异味。
5、精神状态差异
积食患儿因腹胀不适常表现为烦躁哭闹、入睡困难,呕吐后症状可能暂时缓解。着凉患儿多呈现精神萎靡、嗜睡,可能伴随肌肉酸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
家长需记录孩子呕吐频率、体温变化及饮食情况,积食时可暂停固体食物6-8小时,少量多次饮用温米汤或口服补液盐。着凉呕吐应保持室温26-28℃,用生姜片煎水泡脚驱寒。若呕吐持续超过12小时、出现胆汁样呕吐物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脑膜炎等急症。日常注意培养孩子细嚼慢咽习惯,避免睡前进食,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