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可通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乳头皲裂、免疫力下降、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引起。
1、热敷按摩
哺乳期乳腺炎早期可采用热敷配合轻柔按摩缓解症状。用40℃左右温毛巾敷于硬结处10分钟,随后沿乳腺管方向从乳房基底部向乳头螺旋式推揉。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有助于疏通淤积的乳汁。操作前需清洁双手,避免用力挤压导致炎症扩散。若出现皮肤发红发热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
2、排空乳汁
保持乳汁通畅是治疗关键,建议增加哺乳频率或使用吸奶器排空。婴儿吸吮时让下颌对准硬结部位更有效,哺乳后可用手挤净残余乳汁。排乳前可热敷刺激喷乳反射,每次哺乳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乳汁淤积可能与哺乳间隔过长、文胸过紧、压迫乳房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乳房胀痛、局部硬块等症状。
3、抗生素治疗
出现发热或化脓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常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等。细菌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可能与乳头破损、卫生不良有关,表现为乳房红肿痛、体温超过38.5℃。用药期间仍须持续哺乳,避免药物蓄积。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复诊。
4、中药调理
蒲公英、金银花等中药可辅助治疗,常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乳癖消片、夏枯草膏等中成药。中药适用于非化脓性乳腺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使用期间观察乳汁颜色变化,部分苦寒药物可能影响乳汁分泌。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哺乳期禁用含芒硝、大黄等泻下成分的方剂。
5、手术引流
形成乳腺脓肿需手术切开引流,适用于抗生素治疗无效、脓肿直径超过3厘米的情况。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切口选择脓肿最低位便于引流,术后需每日换药并继续抗生素治疗。脓肿多由治疗延误导致,常伴随剧烈跳痛、皮肤波动感等症状。术后2-3天可恢复哺乳,患侧乳汁需排空丢弃直至引流停止。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应穿着宽松棉质内衣,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乳头,纠正婴儿含接姿势避免乳头损伤。饮食宜清淡富含优质蛋白,适量增加饮水量,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乳汁黏稠。保持规律作息与愉悦心情,若24小时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寒战高热须立即就医。暂停哺乳时需定时排空乳汁维持分泌功能,治愈后逐步恢复正常喂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