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破裂通常由外伤、病理性脾肿大、医源性损伤等因素引起。脾破裂可能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失血性休克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外伤
腹部直接受到外力撞击是脾破裂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运动损伤等情况。脾脏位于左上腹,质地脆弱且血供丰富,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包膜撕裂或实质破裂。患者可能出现左上腹剧痛并向左肩放射,伴随皮肤苍白、脉搏细速等失血表现。轻微破裂可通过卧床休息、输血等保守治疗,严重者需行脾动脉栓塞术或脾切除术。
2、病理性脾肿大
疟疾、血吸虫病、白血病等疾病会导致脾脏病理性增大,使脾包膜张力增高而更易破裂。肿大的脾脏可能在轻微外力甚至自发破裂,表现为突发腹痛伴血压下降。这类患者需先处理原发病,如使用青蒿琥酯片治疗疟疾,同时根据破裂程度选择脾部分切除或全切手术。术后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
3、医源性损伤
胃镜检查、结肠手术等医疗操作可能误伤脾脏。特别是脾脏粘连或解剖变异时,术中牵拉可能导致脾门血管或脾实质损伤。表现为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血红蛋白下降或腹腔引流液增多。轻微损伤可用止血纱布压迫,严重出血需术中缝合修补或切除。术后需监测血小板水平,预防血栓形成。
预防脾破裂需避免腹部外伤,脾肿大患者应禁止剧烈运动。外伤后出现左上腹痛、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接种疫苗,避免去疟疾疫区,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饮食宜选择易消化食物,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避免过硬食物划伤消化道。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