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婴儿牙龈上的白色凸起物可能是马牙或萌出期囊肿,也可能是鹅口疮、上皮珠残留或乳牙早萌的表现。主要由上皮细胞堆积、真菌感染、牙齿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1、马牙
马牙是新生儿常见的良性病变,表现为牙龈上米粒大小的白色或黄白色硬结。由牙板上皮细胞残留形成,可能与母亲雌激素水平影响有关。通常无疼痛感,不会影响进食,多数在数周内自行脱落。家长无须特殊处理,禁止用针挑破或用力擦拭,避免继发感染。若伴随牙龈红肿或婴儿哭闹,需就医排除其他病变。
2、鹅口疮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或牙龈上的乳白色斑块,形似凝乳但不易擦除。可能与奶具消毒不彻底、长期使用抗生素有关。患儿可能出现拒食、烦躁等症状。家长需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哺乳前后需彻底清洁乳头及奶瓶,避免重复感染。
3、萌出期囊肿
乳牙萌出前可能形成淡蓝色或白色囊性隆起,内含少量液体。通常与牙齿突破牙龈时的局部刺激有关,可能伴随牙龈肿胀。多数囊肿会随牙齿萌出自行消退,若持续增大或继发感染,需口腔科医生评估是否需切开引流。家长可给婴儿使用冷藏牙胶缓解不适,避免摩擦囊肿部位。
4、上皮珠残留
胎儿期牙板退化不全可能导致上皮细胞团块滞留牙龈,形成珍珠样白色小颗粒。通常分散存在且质地坚硬,与进食或出牙无关。此为生理性现象,无须治疗,多数在3个月内被吸收或脱落。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牙龈出血,避免婴儿抓挠口腔导致黏膜损伤。
5、乳牙早萌
少数婴儿出生后4个月内出现乳牙萌出,牙冠部分暴露于牙龈形成白色突起。早萌牙可能因牙根发育不全而松动,需口腔科评估是否需拔除以防误吸。家长应注意避免硬物碰撞早萌牙,哺乳时调整姿势减少摩擦。需与先天性牙齿发育异常鉴别,必要时拍摄X线片确认牙胚状态。
日常需用纱布蘸温水清洁婴儿口腔,哺乳后喂少量温水冲洗残留奶液。观察白色凸起物是否增大、溃烂或伴随发热,出现异常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偏方处理,所有药物均需在儿科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检查婴儿口腔发育情况,记录牙齿萌出时间顺序,为后续乳牙护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