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60天还肿胀可通过抬高患肢、冷热敷交替、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脚踝骨折后肿胀通常由血液循环障碍、软组织损伤、炎症反应、愈合延迟、感染等因素引起。
1、抬高患肢
将患肢垫高至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建议在卧床休息时用枕头支撑小腿,每日保持12小时以上。避免长时间下垂肢体,坐立时可将脚搁在矮凳上。该方法能有效减轻毛细血管内静水压,缓解因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的肿胀。
2、冷热敷交替
急性期后可采用冷热敷交替法,先用冰袋包裹毛巾敷10分钟收缩血管,再改用40℃温水袋敷15分钟扩张血管。每日重复3次,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液吸收。注意皮肤感觉异常者需避免温度刺激,糖尿病患者慎用热敷。
3、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地奥司明片改善微循环,迈之灵片减轻静脉高压,塞来昔布胶囊控制无菌性炎症。若存在感染需配合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抗感染,肿胀伴疼痛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贴剂。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康复训练
骨折稳定后开始踝泵运动,每小时做20次足背屈伸。2周后增加坐位提踵训练,用弹力带进行抗阻内翻外翻。康复治疗师指导下的水中步行训练能减少负重压力,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瘢痕组织。训练强度以不加重肿胀为度。
5、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畸形愈合或持续滑膜炎患者,可能需行踝关节镜清理术。若存在内固定物刺激需手术取出,创伤性关节炎晚期考虑踝关节融合术。术后需配合脉冲射频消融治疗控制炎症,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改善润滑。
骨折后肿胀持续时间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建议每日测量踝围并记录变化。穿戴二级压力医用弹力袜可预防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若肿胀伴随皮肤发红发热或夜间痛醒,需及时复查X线排除骨髓炎。康复期间避免剧烈跑跳,行走时使用肘拐分担体重,选择硬底鞋提供足弓支撑。定期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