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需要与克罗恩病、肠易激综合征、感染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癌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这些疾病在症状上与溃疡性结肠炎有相似之处,但病因、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存在差异。
1、克罗恩病
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同属炎症性肠病,但病变范围不同。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任何消化道部位,呈节段性分布,内镜下可见纵行溃疡和鹅卵石样改变。病理特征为透壁性炎症,可能伴随瘘管形成。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体重下降,部分伴有肛周病变。鉴别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组织活检。
2、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功能性胃肠病,无器质性病变。患者表现为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但无便血、发热等报警症状。结肠镜检查黏膜正常,粪便钙卫蛋白检测阴性可辅助鉴别。该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治疗以调整饮食、缓解压力为主。
3、感染性结肠炎
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导致类似溃疡性结肠炎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常见病原体包括志贺菌、沙门菌、弯曲菌及溶组织内阿米巴。急性起病、发热明显、粪便检出病原体是鉴别要点。抗生素治疗有效,病程通常短于溃疡性结肠炎。
4、缺血性结肠炎
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因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导致。突发腹痛后出现血便,病变多位于脾曲等分水岭区域。结肠镜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纵行溃疡,但病变界限清晰。血管造影或CT血管重建有助于明确诊断。
5、结肠癌
结肠癌患者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重叠症状。内镜下可见肿块或溃疡性病灶,病理活检发现癌细胞可确诊。溃疡性结肠炎长期不愈者癌变风险增高,需定期结肠镜监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影像学评估对分期诊断至关重要。
出现持续腹泻、便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完善粪便检测、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日常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注意记录排便频率及性状变化。长期患病者应定期随访,监测营养状况与并发症。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