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房颤可通过药物复律、电复律、控制心室率、抗凝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处理。急性房颤通常由心脏结构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酗酒、急性感染等因素引起。
1、药物复律
对于发作时间不超过48小时的急性房颤,可遵医嘱使用普罗帕酮注射液、胺碘酮片、伊布利特注射液等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窦性心律。药物复律前需评估血栓风险,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禁用普罗帕酮。转复成功后仍需监测心率变化。
2、电复律
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复律失败时,需紧急行同步直流电复律,常用能量为100-200焦耳。电复律前需静脉注射肝素抗凝,若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应先行经食道超声排除心房血栓。电复律后可能出现皮肤灼伤、一过性ST段抬高等并发症。
3、控制心室率
对于不适合复律的急性房颤患者,可选用地尔硫卓注射液、美托洛尔注射液或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控制心室率,目标静息心率维持在80-100次/分。合并预激综合征患者禁用β受体阻滞剂和洋地黄类药物。心室率控制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4、抗凝治疗
所有急性房颤患者均需评估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需启动抗凝治疗。可选用达比加群酯胶囊、利伐沙班片或华法林钠片,使用华法林时需维持INR在2-3之间。抗凝治疗前需排除活动性出血等禁忌证。
5、病因治疗
需积极处理诱发房颤的基础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需服用甲巯咪唑片,低钾血症者需补充氯化钾缓释片,肺炎患者需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戒酒、纠正缺氧、控制高血压等措施可降低房颤复发概率。
急性房颤发作期间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心脏负担。饮食需低盐低脂,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日常监测脉搏节律,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用药情况和抗凝目标值。出现胸闷加重、意识模糊等表现时需立即就医。